健康專欄

小心防範 兒童感染腸病毒:家長必讀的關鍵指南

Jul 11, 2025

小心防範 兒童感染腸病毒:家長必讀的關鍵指南

腸病毒,這個讓許多家長聞之色變的傳染病,在台灣尤其常見。每年到了特定季節,腸病毒疫情總是牽動著無數父母的心。為了保護家中的寶貝,我們必須提高警覺,做好萬全的防範措施。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腸病毒的預防、症狀辨識與照護,協助您為孩子建立一道堅固的健康防線。


腸病毒是什麼?為何讓父母如此擔憂?
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含多種類型,其中最常見的如克沙奇病毒、伊科病毒和腸病毒71型等。這些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、飛沫傳染或接觸傳染,傳染力極強,尤其容易在幼兒園、學校等幼童聚集的場所快速傳播。

腸病毒之所以令家長擔憂,主要原因在於它可能引起多種症狀,從輕微的發燒、喉嚨痛到嚴重的併發症。雖然多數感染者會在一週內自行康復,但少數腸病毒類型,尤其是腸病毒71型,可能導致腦炎、心肌炎等重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並落實預防,是保護孩子健康的關鍵。


腸病毒的常見症狀與警訊

腸病毒的症狀多樣,且可能與其他疾病混淆,家長需仔細觀察:

  • 發燒: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,體溫可能高達39-40°C,持續數天。
  • 口腔潰瘍: 口腔內出現水泡或潰瘍,尤其在舌頭、牙齦、口腔黏膜處,會讓孩子因疼痛而不願進食。
  • 手足口病: 在手掌、腳掌、屁股等部位出現紅色斑點或小水泡。
  • 咽峽炎: 喉嚨後方(懸壅垂與軟顎)出現水泡或潰瘍,導致吞嚥困難。
  • 其他症狀: 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腹瀉等。

特別注意!如果孩子出現以下「重症前兆」,請務必立即就醫:

  • 嗜睡、意識不清: 孩子變得異常安靜、活動力下降,甚至叫不醒。
  • 手腳無力: 走路不穩、肢體麻痺。
  • 肌躍型抽搐: 睡覺時突然嚇醒,或像被電到般抖一下。
  • 持續嘔吐: 無法進食,甚至喝水也吐。
  • 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: 呼吸費力,臉色發白。

如何有效預防腸病毒?六大關鍵做好做滿!

預防勝於治療!為了降低孩子感染腸病毒的風險,以下六大預防措施務必落實:

  1. 勤洗手,用肥皂: 這是預防腸病毒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。無論大人小孩,飯前、如廁後、外出返家後,都應使用肥皂正確洗手,搓揉至少20秒。
  2. 環境清潔與消毒: 居家環境應定期消毒,尤其針對兒童常接觸的物品表面,如玩具、門把、桌面等。建議使用稀釋漂白水進行消毒(500cc清水加入10cc漂白水,擦拭後靜置3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)。
  3.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: 在腸病毒流行期間,應盡量避免帶孩子前往人群密集且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,如百貨公司、大賣場等。如果無法避免,請務必配戴口罩,降低飛沫傳染的風險。
  4. 生病在家休息: 如果孩子有任何感冒症狀或發燒,即使不確定是否為腸病毒,也應讓孩子在家休息,避免前往學校或幼兒園,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。同時,生病的孩子也應配戴口罩,保護其他家庭成員。
  5. 提升個人免疫力: 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、適度運動,有助於提升孩子自身的免疫力,增強抵抗病毒的能力。此外,適量補充益生菌也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,間接提升整體保護力,讓孩子的免疫系統更有力地對抗外來病菌。
  6. 正確配戴口罩: 當進出醫院、診所等醫療院所或在密閉空間與人群接觸時,大人小孩都應正確配戴口罩,多一層防護多一份安心。

腸病毒期間的居家照護

若孩子不幸感染腸病毒,家長應注意以下照護重點:

  • 密切觀察症狀: 持續觀察孩子的症狀變化,尤其留意是否有重症前兆。
  • 補充水分與營養: 孩子可能因口腔疼痛不願進食,可給予冰涼、軟質或流質食物,如布丁、豆花、稀飯、湯品等,少量多餐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務必確保孩子攝取足夠水分,預防脫水。
  • 保持口腔清潔: 疼痛可能讓孩子不願刷牙,但仍應輕柔清潔口腔,避免細菌滋生。
  • 居家隔離: 孩子生病期間,應盡量減少與其他家人(尤其是幼童)的接觸,避免病毒傳播。

結語: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

腸病毒雖然可怕,但只要家長們提高警覺,確實執行上述的預防與照護措施,就能大大降低孩子感染的風險。保護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,讓我們攜手合作,為寶貝們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!

提醒:本文僅提供一般健康資訊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

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如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,請諮詢您的醫師、營養師或其他專業醫療人員。

(圖片來源/freepi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