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生兒的每一次排便都讓新手爸媽充滿疑惑與焦慮。別擔心,其實寶寶的便便就是健康的晴雨表!從顏色、質地、氣味到頻率,都能反映他們的身體狀況。究竟怎樣的便便才正常?這篇文章將為你一次解答所有疑問。
寶寶便便的顏色:一眼辨識健康警訊
便便的顏色是判斷寶寶健康狀況最直觀的指標。
-
墨綠色(胎便): 寶寶出生後1至3天內的大便,黏稠如瀝青,這是正常的「胎便」,由胎兒在子宮內吞下的物質組成,幾天內就會排乾淨。
-
黃金色: 這是最健康的顏色! 母乳寶寶的便便多呈黃金色、糊狀或稀軟狀,帶有白色小顆粒。配方奶寶寶的便便則多為淡黃色或土黃色,質地較成形。
-
綠色: 若顏色較淺,多為膽汁分泌旺盛或消化過快,通常是正常的。但若顏色偏深綠,且伴隨稀水狀、酸臭味,可能代表腸胃發炎,需注意。
-
白色或灰白色: 這是最危險的警訊! 若便便顏色看起來像米白色或灰白色,缺乏膽色素,可能代表「膽道閉鎖」等肝膽疾病。請立即帶寶寶就醫,這在《兒童健康手冊》中也有特別提醒。
-
紅色或黑色: 紅色便便可能含有血絲,多為肛門輕微撕裂傷所致。而黑色便便則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。但若寶寶有服用鐵劑或吃了某些副食品,也可能呈現黑色。若不確定原因,應及時就醫檢查。
便便的質地與氣味:稀軟、不臭是常態
-
質地: 健康寶寶的便便多為稀軟糊狀,或帶有小顆粒。如果便便變得又硬又小,像羊糞便,且寶寶排便很用力、哭鬧,就是便秘。相反,若便便稀薄如水,次數又多,則可能是腹瀉。
-
氣味: 母乳寶寶的便便氣味較淡,甚至帶點酸味。配方奶寶寶的便便則味道較重。若便便聞起來特別酸臭或腥臭,可能代表消化不良或腸道感染。

寶寶一天排便幾次才正常?
這可能是爸媽最常問的問題,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。只要寶寶的便便顏色、質地正常,精神、食慾良好,從一天多次到好幾天才一次,都屬於正常範圍。
-
新生兒時期(0-3個月): 母乳寶寶一天可能排便多達7、8次,甚至每餵一次奶就排便一次,這是正常的「胃結腸反射」。而有些寶寶可能2-3天才排便一次。
-
副食品階段: 隨著寶寶開始吃副食品,便便次數會逐漸減少,質地也會變得更成形。
如果寶寶超過三天沒有排便,且排便時非常用力、情緒不佳,或便便質地又硬又乾,才需考慮是否為便秘。
快速判斷:寶寶便便的緊急狀況
請將以下狀況視為紅燈警訊,務必立即就醫:
-
便便呈現白色或灰白色。
-
便便有大量鮮血或黏液。
-
嚴重腹瀉,同時伴隨發燒或脫水症狀(例如:尿量明顯減少、哭泣時沒有眼淚)。
-
寶寶超過三天沒有排便,且精神、食慾明顯變差。

總結
寶寶的便便可說是健康的指南針。爸媽們可以試著記錄下寶寶每天的排便狀況,若發現任何異常,請隨時諮詢專業兒科醫師的建議,才能讓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!
重要提醒: 本文僅提供一般健康資訊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
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、診斷或治療。如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,請諮詢您的醫師、營養師或其他專業醫療人員。
(圖片來源/freepik)